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马力宏律师

2025年企业收集数据是否需同意?

发布时间:2025-03-10 190
企业收集个人信息时需要获得信息主体的同意。这是基于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维护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企业收集数据是否需同意?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之前,必须向信息主体明确说明收集、使用这些信息的目的、方法及范围。只有在获得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后,企业才能进行数据收集活动。这一规定旨在保障个人对其信息的控制权,并预防信息被非法使用或泄露。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个人信息:

(一)取得个人的同意;

(二)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

(三)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

(四)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

(五)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

(六)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保证处理活动符合该特定目的,不得超出必要范围;除非有证据证明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外,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因个人不同意提供其个人信息而拒绝向其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家庭监控录像外泄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隐私权受到严格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获取、使用、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他人的个人信息,这其中也涵盖了通过视频监控手段获得的信息。如果家庭监控录像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被泄露出去,这种行为将被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此外,若此类泄露导致受害者名誉受损或其他形式的损失,责任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还可能违反刑法中的相关规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除特殊情况外,企业在境内收集个人信息时需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未经信息主体同意擅自收集个人信息将构成违法行为。

【温馨提示】中国大律师网,构建了一个快速响应、值得信赖的法律服务平台。点击下方按钮启动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精选专业律师,帮助您轻松克服各种法律挑战。选择中国大律师网,让我们成为您可靠的法律顾问团队。

相关阅读更多>>
  • 2025年刑事辩护重复犯罪对判决有何影响?
    在刑事辩护过程中,被告人的重复犯罪记录对判决结果有着显著影响。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有前科的被告人,在量刑时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考虑其之前的犯罪行为,这通常会导致更严厉的处罚。...
    时间:2025.05.07
  • 2025年诈骗罪中受害者能否追回损失?
    在诈骗罪案件中,受害者能否追回损失主要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犯罪分子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犯罪分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法院还可以依法判处其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如果犯罪分子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或拥有可被执行的财产,则受害者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部分或...
    时间:2025.05.04
  • 受害者应向哪个部门举报性骚扰?
    性骚扰的受害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向所在单位、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举报或提起诉讼。同时,也可以向妇联等社会团体寻求帮助。...
    时间:2025.05.02
  • 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如何判?
    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处理方式,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需考虑其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精神状态。若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为无刑事责任能力,则不承担刑事责任;若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则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时间:2025.05.01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均属于刑法中关于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规定,但两者在适用条件、目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正当防卫旨在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则是在面对现实危险时采取措施避免更大损害发生的行为。...
    时间:2025.04.30
  • 什么行为可能升级为重罪处理?
    某些行为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可能会被升级为重罪处理。这些行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制造、贩卖毒品;以及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的行为。...
    时间:2025.04.30
  • 2025年诉讼时效中断如何认定?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出发,对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及其认定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时间:2025.04.25
  • 刑事赔偿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责任?
    在刑事赔偿案件中,法院认定责任主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审查证据材料、听取当事人陈述及辩论等方式,综合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一过程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确保公正公平。...
    时间:2025.04.22
  • 法律咨询高速公路事故责任怎样定?
    在处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时,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各方的责任。通常情况下,会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双方的违法行为等因素。...
    时间:2025.04.10
  • 2025年惯犯是否有资格申请减刑处理?
    惯犯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同样有资格申请减刑处理。这主要取决于犯罪的具体情况、悔罪态度以及改造表现等因素。...
    时间:2025.04.04
  • 2025年二审中检察院能否提出新证据?
    在司法实践中,二审程序中检察院是否可以提出新证据是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框架,检察院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向法院提交新发现或之前未被采用的证据材料的。...
    时间:2025.04.03
  • 2025年如何判断是否应立案?
    判断是否应立案主要依据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当案件符合法定条件时,才能被正式立案进入司法程序。具体而言,需要考虑案件是否有明确的原告和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等要素。...
    时间:2025.03.28
  • 2025年死刑改判可能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死刑改判的可能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案件事实认定、证据充分性、程序合法性、被告人权利保障情况等。此外,社会影响、被害人及家属意见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最终判决结果。...
    时间:2025.03.27
  • 2025年共同犯罪责任如何分?
    在处理共同犯罪时,根据刑法的规定,参与共同犯罪的人员将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分别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责任分配需考虑个人在犯罪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犯罪结果的影响等因素。...
    时间:2025.03.26
  • 未成年人参与此类案件如何判?
    未成年人参与案件的判决需根据其年龄、行为性质及具体案情综合考虑,遵循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原则,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必要时采取教育矫正措施。...
    时间:2025.03.26
遇到法律问题,上中国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中国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8005907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