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患者知情同意权是否被侵犯?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否被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生在进行任何诊断或治疗之前,必须向患者充分说明其健康状况、计划采取的医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后果,并且需要获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或其他形式的认可。如果医生未能履行这一告知义务,即使其初衷是善意的,也构成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医师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或者不能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非故意误诊是否也需承担责任?
在医疗实践中,非故意的误诊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是否履行了应有的注意义务。如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已经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但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或是医学技术的局限而导致误诊发生,那么通常情况下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是因为医务人员违反了基本诊疗规范、存在疏忽或不当操作等情形而引起的误诊,即便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也可能构成医疗过失,并依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此外,在造成患者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相关责任人除了民事责任外,还可能面临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对危急患者,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以上两条法律规定了医生在执行职务时的基本职责与要求,间接反映了对于因未履行上述义务而引起的误诊情况下的法律责任认定原则。但直接针对“非故意误诊”情形的责任划分,《侵权责任法》及《执业医师法》内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实践中往往依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司法解释来判断。
对于是否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确认存在侵权行为,相关责任人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切实保障每位患者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中国大律师网,您的法律咨询专家。我们集结了数以万计的专业律师团队,致力于解答您的法律疑问,并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精准推荐最适合的律师。点击咨询,体验我们作为您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法律助手提供的专业服务。
-
为确保检验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需要从检验机构资质、检验人员资格、检验方法和程序、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以法律手段保障检验报告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时间:2025.06.20
-
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归属问题涉及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医疗机构等多个主体。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药品的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药品质量负责,若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生产者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在特定情况下,销售者或医疗机构也可能因其过失而对患者承担赔偿责任。...时间:2025.06.05
-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构成非法行医罪的行为人,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时间:2025.06.04
-
在索赔过程中,提供完整医疗记录是证明损害事实及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特定情况下,确实需要提供完整的医疗记录来支持索赔请求。...时间:2025.06.03
-
治疗记录在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医疗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解决医患纠纷时的关键证据之一。对于患者而言,准确完整的治疗记录有助于后续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则是其履行职责、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依据。...时间:2025.06.01
-
当医疗器械故障导致医疗事故并造成患者伤害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由医疗器械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过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时间:2025.05.30
-
在医疗纠纷中,如果医院存在隐瞒病情的行为,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赔偿请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义务如实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病情、医疗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信息。若因医院未履行上述告知义务导致患者遭受损害,患者可据此提出赔偿请求。...时间:2025.05.28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是指受害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效时间限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此期限未提起诉讼,则可能丧失胜诉权。对于已过诉讼时效的情况,除非有法定理由可以中断或中止时效,否则法院将不再支持受害方的请求。...时间:2025.05.28
-
医疗过错鉴定是解决医疗纠纷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当事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医学会申请的方式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本文将简要介绍如何申请医疗过错鉴定,并提供相关法律依据。...时间:2025.05.23
-
医患沟通记录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档,其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证明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患者之间就治疗方案、风险等关键信息进行了充分交流。有效的医患沟通记录能够帮助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为判断责任归属提供依据。...时间:2025.05.20
-
调解与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在程序、成本、效率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提供相应的回答。...时间:2025.05.18
-
-
药物不良反应能否申请赔偿主要取决于该不良反应是否因药品质量问题、使用不当或生产者、销售者的其他过错行为导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受害者有权向相关责任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时间:2025.05.02
-
本回答旨在阐述我国法律体系下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机制,包括相关法律规定及具体法条内容。通过明确患者的隐私权利范围及其受到侵害时可采取的救济措施,以期增强公众对个人健康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时间:2025.04.30
-
关于自费药品是否可以报销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医疗保险目录内的药品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自费药品,如罕见病用药等,可能通过地方政策或特定项目得到部分支持。...时间: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