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企业名称被他人冒用怎么办?
企业名称被他人冒用怎么办?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未获得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从事商业活动,均被视为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企业的名称权,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导致原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害如果发现自己的企业名称被非法使用,应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侵权行为,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本法处理。”
企业名称被他人盗用怎么办?
当企业名称遭到他人盗用时,该企业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需要搜集相关证据,以证明侵权方确实存在未经授权使用其名称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已经对企业造成了实际损害或构成了潜在威胁。接下来,企业可以选择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举报投诉,请求官方介入调查并处理此侵权事件;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开道歉,并对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给予相应赔偿。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面对企业名称被冒用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具体指导,并通过合法渠道积极维权。同时,加强日常监控和管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温馨提示】以上是中国大律师网法务团队针对“企业名称被他人冒用怎么办”问题的解答。若您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持,请访问中国大律师网进行详细咨询。
-
在消费者进行商品换货的过程中,新提供的商品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标准。这一要求确保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维护了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时间:2025.06.20
-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两个重要但有时会相互冲突的权利。在实践中,如何平衡这两项权利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公民享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另一方面,个人的名誉不应受到无端攻击或诽谤。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界限,并提供相关法律回答。...时间:2025.05.29
-
高空坠物致人受伤的责任划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则由该侵权人承担责任;若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则...时间:2025.05.23
-
高空抛物行为在刑法中被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具体情节的不同,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其他相关罪名。近年来,随着此类事件频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高空抛物造成损害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时间:2025.05.23
-
关于高空坠物导致的损害赔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则由该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若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则可能涉及整栋楼内相关住户共同承担补偿责任的情形。但同时,《民法典》也强调了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及其在特定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时间:2025.05.22
-
互联网上的诋毁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隐蔽性强等特点。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或企业的名誉权,还可能造成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对于这种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并提供了相应的救济途径。...时间:2025.03.26
-
-
租户在租赁期间,如果因使用不当或故意行为导致房屋损坏,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出租人有权要求租户修复损害或赔偿损失。...时间:2025.03.15
-
在转载他人作品时,版权归属问题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未经授权而擅自使用他人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权利,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正确的做法是,在获得版权所有者明确授权后方可进行转载,并且应当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以及来源等信息。...时间:2025.03.09
-
诋毁名誉权的界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当个人或组织通过公开方式散布不实信息,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时,可视为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时间:2025.03.05
-
当消费者遇到霸王条款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尝试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行政部门投诉;还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时间:2025.03.04
-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对于三包期内维修时间的限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具体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了在三包有效期内,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且对因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修理的商品设定了合理的修复期限。...时间:2025.02.26
-
网络侵权责任归属的界定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依据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损害事实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来判断。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网络环境下特定情形下的责任划分提供了指导原则。...时间:2025.02.20
-
确保仲裁过程中的信息保密性是维护当事人权益、保障仲裁程序公正性的关键。通过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仲裁规则以及利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保护仲裁过程中的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时间:2025.02.19
-
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而商家拒绝赔偿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介绍消费者维权的具体方法,并提供相关法律回答。...时间:2025.02.1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